快看點丨增加耕地不能做表面文章

來源:經濟日報


(資料圖片)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在增加耕地面積時,存在不顧實際,拔苗砍樹“一刀切”行為,受到社會關切。自然資源部近日明確要求,堅決防止違法占用耕地、破壞生態(tài)和人居環(huán)境、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等突破紅線底線行為,同時杜絕不顧農業(yè)生產實際,拔苗砍樹、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中央明確,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清理整治大棚房、亂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等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但是,耕地亂象仍屢禁不止,必須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把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落到實處。各省區(qū)市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下降。

耕地保護不能搞形式主義。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開墾耕地的,其實并沒有增加農業(yè)產能,反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環(huán)境壓力。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流入耕地,錯誤理解了耕地保護和占補平衡、進出平衡政策的要義。2022年,中央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顯示,陜北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現象嚴重,卻違背自然規(guī)律安排大量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分析起來,類似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增加耕地面積之舉,實則會欠下產能虧損賬、生態(tài)虧欠賬,是對糧食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雙重不負責。

在耕地問題上,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深懷敬畏之心。個別地方只強調賬面上落實耕地進出平衡,不管不顧后期耕作利用情況,造成耕地再次流失。政策提倡挖掘潛力增加耕地,并不意味著要過度開發(fā)、不當開墾,否則既無助于提高當下的農業(yè)產能,也不利于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因此,實施補充耕地項目,應依據國土空間規(guī)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要求,既不能在生態(tài)保護紅線、林地管理、濕地、河道湖區(qū)等范圍開墾耕地,也不能脫離實際、不顧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強行打陡坡地的主意。

耕地調入后,賬面數量是增加了,不過,更重要的是把這些寶貴的耕地用好養(yǎng)好,把性質耕地變?yōu)楝F狀耕地,把撂荒地變?yōu)槌S锰铩R哟筠r田建設力度,幫助農民改善耕種條件,從而提高種糧收益,做到良田就是良田,一畝就是一畝。我國耕地資源緊缺,耕地主要是種糧食,兼顧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生產。寶貴的耕地要用對方向,精打細算,明確利用優(yōu)先序,良田好土要優(yōu)先保糧食,果樹苗木盡量上山上坡,蔬菜園藝更多靠設施農業(yè)和工廠化種植。在對耕地利用進行行政規(guī)制的同時,對承擔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農戶進行經濟補償和政策激勵。引導農戶科學合理耕種,提高耕地地力,進而提升產能。

在整治“非糧化”問題時,要統籌考慮糧食生產、重要農產品保障、農民增收的關系,有序推進,防止“簡單化”,避免“一刀切”。不同于“非農化”,對于“非糧化”,既要嚴格管控,也要綜合運用政策、市場等手段來糾正,讓經營主體愿意種糧。面對果樹處于盛果期、魚塘處于收獲季等情況,不能強行拔苗砍樹、填坑平塘,搞運動式拆除??傮w原則是合情合理、實事求是,慎重對待、精準施策,綜合考慮土地條件、作物情況和農民意愿、經濟成本等因素。實施復墾復耕要尊重農民意愿,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償,留出一定過渡期,給出合理的準備時間。

對耕地的態(tài)度體現著一個國家飯碗的成色。對我國來說,守好18億畝耕地紅線,是個永恒的課題,不能有絲毫松懈,也不能搞形式主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標簽: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tài)更多》

熱點